【社团活动】悦读书社开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会


  • 2025
  • 04/30
  • 15:09
  • 悦读书社

  • 12
  • 浏览量

          2025年4月25日16:00——18:00,我社与love工作室于明D105会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社会学24级的钱健成同学主持、领读,必赢集团bwin教授陈强老师担任与谈人。



          活动开始钱同学介绍了作者马克斯韦伯其人,韦伯出生于1864年,是一位在法律、历史与哲学领域有深厚学术背景的德国学者。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德国一战后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参与起草魏玛共和国宪法。韦伯的核心学术思想包括理性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他强调主观观念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韦伯反对将资本主义的起源简单归因于对财富的渴望,而是深入探讨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西方迅速发展的独特性,以及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影响。尤其在宗教领域,韦伯关注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预定论,认为这些宗教观念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后活动围绕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展开,讨论了这一理论如何影响信徒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即通过努力工作和做善事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约束力。对比了加尔文宗与天主教在信仰实践上的不同,强调了前者通过系统化和理性化的自律来证明自己的选民身份,而天主教则通过忏悔和圣礼来赎罪。此外还讨论了马丁路德的天职观,解释了这一观念如何为世俗活动赋予了宗教意义,但也存在限制阶层流动和维护权威的消极影响。而后社员共同讨论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指出马克思韦伯在其著作中并未直接定义资本主义,而是更关注其背后的文化逻辑。讨论中提出的一个争议点是加尔文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而后活动围绕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了韦伯提出的“选择性亲和力”概念,即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在一段时间内的结合与分离。一方认为这种结合体现了因果关系,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另一方则指出,即便缺乏新教背景的国家,资本主义精神也能形成,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完全依赖于新教伦理。讨论还涉及了经济、科技发展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以及现代经济趋势下合法赚钱行为与传统精神的结合。

除了加尔文宗和路德宗,韦伯在书中还讨论了虔信派和浸礼宗等宗教流派。虔信派从反路德宗运动中分离出来,强调激情和感性;而浸礼宗则认为上帝的恩赐可以被收回,救赎需通过直接感知。清教徒认为盈利是上帝的恩赐,获取财富成为一种责任,这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他们厌恶封建生活,资本不流向土地投资,为资本主义生产性投资留下了空间。然而,资本主义成熟后,宗教反而被经济理性所抛弃,这体现了人类行动与结果之间常常存在的悖论和反讽。社员指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历史分析方面被批评为过于简化,夸大了新教伦理的作用,忽视了政治技术等其他因素的重要性。而后主讲人指出韦伯的理论侧重描述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并非否定其他因素的作用。最后,讨论了韦伯和马克思对现代性未来预判的不同观点,韦伯认为未来是理性化的牢笼,而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的积累极限将引发系统性危机,共产主义最终将替代资本主义。

本次活动还探讨了韦伯对历史决定论的否定,以及对未来技术官僚统治和魅力型领袖反抗的悲观预测。韦伯认为未来人们将陷入理性的牢笼中挣扎。讨论中提到了群体反抗的局限性和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分歧,一方认为资本主义是所有人被迫参与的赚钱机制,而另一方则指出资本主义使原本追求精神目标的人逐渐堕落,转变为追求金钱,这一转变讽刺地体现了理性的反讽和禁欲主义的失败。

活动最后陈强教授为此次活动做了总结,其对我社及本次活动做出了高度评价并提供了宝贵意见,与社员们围绕新教伦理消失后资本主义精神的变化以及现代社会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精神动力进行讨论。社员指出新教伦理的消失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精神中的诚信变得虚伪,而现代社会中,理性化结构安排、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我社还探讨了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以及资本主义起源的多角度理解。


(文图:悦读书社 审核:蒋正喜)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6732 招生电话:0898-88386737
  • 学院邮箱:ssusy@sanyau.edu.cn
  • 必赢集团(BWIN)官方网站-Made in China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