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从校园到社会,你的选择决定未来”的学长学姐分享会在书明楼D105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必赢集团bwin邀请了七名优秀的学长学姐,与在校学子分享他们在求职、留学、参军与考公、考研进阶等维度的实战感悟,为对自己未来学习规划感到迷茫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
求职篇:实习是敲门砖,实战经验助突围
马周祺:行政管理专业
国企更看重实习实践、技能证书和入党情况,马周祺同学指出,实习对职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他建议大家“多投简历、多面试”,在实战中提升谈吐与应变能力,并提醒道,面试官不仅关注答案内容,更在意你传递出的态度与逻辑。
(马周祺分享企业面试经验)
金诗锦:社会学专业
在求职篇中,金诗锦同学则从行业动态追踪、简历优化、模拟面试三方面提出建议:假期实习是积累经验的黄金期,销售岗位虽工作强度大,却能快速提升抗压能力。她以自身参与“吉利繁星计划”的案例,展现了暑期实习和主动关注行业动态的重要性。
(金诗锦分享实习工作经验)
留学篇:目标先行,雅思备考有妙招
张艺:行政管理专业
针对留学,张艺则结合自身申请经验,提出“目标倒推法”择校策略。对于雅思备考,她分享自己独创的“三阶段法”:2个月夯实基础、3个月专项突破、1个月冲刺模考,并强调听力和阅读是提分捷径,高频词库和错题复盘能让效率翻倍。
(张艺解析留学规划策略)
学术篇:在坚持中静待花开
余涛: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余涛以本科参与公益创投大赛、硕士带队攻克学术课题的经历,强调学术是一场接力赛,学术积累具有长期性,团队协作比单打独斗走得更远。她提出“三维成长法”:一是大一夯实专业基础,定期与导师讨论研究方向;二是大二起主动加入科研团队,简单的整理文献,也能培养学术嗅觉;三是通过赛事和论文打磨核心竞争力。最后她鼓励大家:失败是科研的常态,但每一次尝试都在为未来铺路。
(余涛分享本硕学术跃迁路径)
刘莲钰:应用心理学专业
考研比的不是学习总量,而是知识牢固度。刘莲钰同学从科学规划、心态调节、健康管理三方面给出建议:一是制定个性化复习节奏,避免盲目攀比进度;二是通过运动、社交等方式释放压力,“状态低迷时,一顿美食也能重启斗志”;三是保证每日6小时睡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身体是打好考研持久战的基础。
(刘莲钰分享考研备战心得)
胡逸骁:社会工作专业
考研不是终点,而是学术深耕的起点。胡逸骁以考研上岸、参与社科项目的双重经历,串联起学术与实践的闭环。他提出“两线并行法”:备考期间每日3小时专业复习+1小时论文泛读,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培养学术敏感度。
(胡逸骁解析社工硕士双轨成长路径)
参军与考公篇:多元路径下的成长选择
王禹焜:行政管理专业(专升本)
“部队教会我‘坚持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王禹焜同学分享了自己从参军入伍到通过“大学生扬帆计划”进入省人大实习的蜕变历程。他结合参军、考公、车企就业三重身份转变,传递信念:“热爱能胜岁月漫长——先做对的事,再把事做对。”他勉励大家:人生没有标准答案,考公、参军、求职都是探索自我的途径,关键要敢于试错、保持韧性。
(王禹焜讲述参军与考公经历)
在场同学普遍反映,学长学姐的经验,帮助其看清了不同选择背后的努力路径,分享会也打破了“非考研即失业”的单一认知,尤其是参军、留学与就业结合的案例,向同学们展现了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打破了科研遥不可及的固有印象,指出学术积累可从整理文献等基础工作起步,让在场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信心倍增。
此次分享会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传递,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学长学姐们以躬身实践的成长轨迹为坐标,为后来者照亮了从象牙塔到广阔天地的进阶之路。从校园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追光到引路人,我们期待见证学院更多青年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规划、勇于实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在社会的大课堂上交出精彩的青春答卷。
(文字:马意珊 图片:贾鑫淼 编辑:吴永豪 审核:高文)